产品展厅

产品介绍: 专访中山大学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增强营养提升免疫力?

2024-07-11 固体饮料

产品详细说明

  专访中山大学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增强营养提升免疫力?

  2022年05月19日 2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碧华,实习生梁饶川

  特别是新冠疫情下,无论是普通人、慢病人群,还是新冠感染者或康复者,进行均衡膳食、合理营养搭配都至关重要。

  5月15日-5月21日是全民营养周。为了传播营养知”食“、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策划推出专题报道,通过采访协会专家、研究学者、临床医生等,聚焦营养知识科普、临床营养治疗以及营养饮食业发展等,携手各方共建营养健康好生活,推动实现“健康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 梁饶川 广州报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天的一日三餐直接关乎我们的营养摄入,更必然的联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想健康营养好生活,科学饮食成了不可以忽视的重要环节。平衡膳食是维持人体功能、保障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也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特别是新冠疫情下,无论是普通人、慢病人群,还是新冠感染者或康复者,进行均衡膳食、合理营养搭配都至关重要。在2022全民营养周到来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特专访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请他来谈谈如何科学饮食才更营养健康,如何通过合理营养补充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21世纪》:新冠疫情下,人们的居家时间变多,运动量不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膳食营养方面该如何搭配,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蒋卓勤:人要活动,要消耗能量,才能有更好食欲,才能更好地搭配食物,所以如果我们要健康或者要预防新冠的话,有几个方面必须要格外注意,首先是均衡的膳食;第二要做到适量的运动;第三要保持足量的睡眠;第四,心理要平衡。这四大要素做好了,我们的免疫功能才会提高。反过来看,从这次新冠疫情的情况去看,容易感染的人都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说原来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所以提高免疫功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途经。

  蒋卓勤:我们大家常常讲“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营养是放在首位的,如果吃都吃不饱,怎么能够战胜病毒呢?所以还要讲究食物的搭配,才更加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最简单的做法是参考刚公布的第五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因没有一种天然食品含的营养素能够完全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因此,首先是食物的多样化。食物的多样化是指保证每天体内摄入几种食物,比如说每天除了有五谷杂粮等主食,肉、蛋、奶、鱼类等动物性食品,还有蔬菜、水果、大豆、坚果类等,食物的种类加起来建议每天最少吃到12种,每周超过25种且不要重复,这样多样化的搭配,有利于营养均衡和免疫力的提高。

  蒋卓勤:对于处于患病期间或康复的人,要根据食欲情况来判断。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果食欲很差吃不下,短期内可优先考虑选择一些营养密度高的营养补充剂来弥补食欲下降导致的食物供给不足的问题,帮助达到营养均衡。当然对健康人群来说,获取营养最理想的方法是来自天然食品的合理搭配。

  《21世纪》:近年来大家反复提到“野生动物”这个词,我们平常吃野生动物一般会有哪些的危害?

  蒋卓勤:野生动物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很好的方法保证其安全性。家养的或者农场养的牲畜,通过检疫才能合格上市,而野生动物没有很好的方法监督管理和检疫,比如说有没有患病、有没有寄生虫,或者有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递风险,我们都不清楚,所以不建议吃野生动物。

  《21世纪》:疫情下,一般的市民和新冠的康复者可以适当补充哪一些保健食品?在使用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蒋卓勤:疫情期间哪些营养素最重要,取决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要吃饱,能量是基础。第二个免疫功能的基础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是由蛋白质合成的。蛋白一般来自肉、蛋、奶类,比如说每天摄入一个鸡蛋,1~2杯牛奶、120~200克的肉类和鱼类,便可保证蛋白的摄入,还有较为重要的是维生素及矿物质。

  营养的原则首先是从合理的食物搭配来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如果患病期间短期内胃口不好,加上现在外出不便,运动量较少,人的食欲下降,若营养缺乏的话,免疫功能更差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能够正常的使用一些营养补充剂。

  我的建议是如果懂缺什么的话,就补充什么。如果不懂的话,建议采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复合的补充剂。此外,人对营养的需求有量的范围,摄入不足时导致身体营养缺乏,过量了加重身体的负担,再过量导致人体中毒,都对健康不利,所以要合理的量。对于合理的量有一个参考标准,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格里,能够找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等。打个比方,疫情期间,为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们增加了维生素C的摄入量。生理上维持健康的维生素C的量,成年人是每天100毫克。如果为了更好的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以每天增加到200毫克,但最高每天别超过2000毫克。要强调一下满足营养还是来自天然食品,比如说能确保每天摄入一斤左右的青菜,半斤左右的水果,那就不需要补充维C。

  《21世纪》:这两年来发布的新冠治疗指引,都数次提到益生菌对于调节肠道的作用,对新冠的辅助治疗产生非消极作用,大家对益生菌的认知也逐步的提升,益生菌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没有很大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需要补充益生菌吗?

  蒋卓勤:构成人体最基本的有生命的单位是细胞,在人体内还有一类和细胞大小差不多,也有生命,那就是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人体内有大量的细菌,细菌总数达细胞总数的9倍,所以细菌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我们的基因检测水平提升,能够最终靠找到细菌基因的编码来区分细菌,所以大家日益关注益生菌和健康的关系,也发现了很多疾病与菌群失衡有关系。例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各种感染,还包括肠道多种疾病。患病以后,使用药物有一定的概率会杀死肠道里的益生菌,造成菌群不平衡,所以补充益生菌对调节菌群平衡确实是有帮助。

  但是,目前人体内的菌群有成千上万种,总量超过100万亿,而市面上批准用于保健食品的菌种就十几种最多三十五种,具体到每个产品只能补充一两种,最多5种,很少超过10种,因此补充益生菌对人体的实际作用很难说,存在一定炒作的成分。当然,随着科学发展、发现的菌种慢慢的变多,益生菌是未来研究一个的重要方向。

  《21世纪》:随着近年对特医食品的科普教育慢慢的变多,大家也慢慢变得关注到这样的领域,特医食品是否任何一个人都适用?在选购特医食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蒋卓勤:食品目前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普通食品,比如米、面、肉等;第二类是营养强化食品,比如说在加碘盐、强化铁酱油等;第三类叫特殊食品,比如具有补钙、提高免疫力、辅助降血压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后者简称特医食品。特医食品是由医院营养科的医师根据病人的情况给病人开的食品,一般不建议自己在外面随意购买。特医食品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体质开具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不同人群选用的产品应该不一样,需要临床营养师决定是不是适用。

  目前市面上的特医食品大多是普通型的,比如说多种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起的全营养产品,类似于婴儿配用奶粉。如果胃口不好或老年人牙齿不好咬不动食物的情况下,可以选用。

  蒋卓勤:特医食品不能代替一日三餐。人吃食物除了补充营养,还有心理的享受。此外,人的器官功能会用进废退,我们要吃食物,通过咬、吞、消化、排便来锻炼我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发育和营养肠道菌群平衡,这些功能不用的话就会退化了。

  《21世纪》: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目前城市及农村的人群营养状况是不是得到均衡发展?目前在城市人群中常见的营养问题是什么?

  蒋卓勤:现在老百姓健康或营养知识逐步的提升,但还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全国的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营养缺乏病如贫血、钙缺乏、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等比例逐年减少,说明营养水准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食物的选购水平也随之提高了。但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活动减少,营养不平衡、能量过剩的问题慢慢的变多。这种情况下,由于肥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成为头号杀手,所以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预防能量过剩,预防肥胖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来关注的问题是“隐性饥饿”。在骨感美盛行的当下,有些年轻女性为拥有苗条身材控制进食,但对身体内的营养情况不清楚,因为在缺乏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时,身体有饿的感觉,但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时候,身体没有饿的感觉。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样的一种情况叫做隐性饥饿,目前全球超过20亿人口处于“隐性饥饿”状态,“隐性饥饿”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变弱,也更加容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徐家汇1个多月涨停12次,余秋雨投资浮盈约8000余万元,公司营收却九年“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