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变多的老年人专注“养身”之道,热衷购买保健品,但保健品销售机构良莠不齐,一些保健食品甚至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近日,有市民向12345投诉举报平台反映,市区一保健品销售机构引诱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然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投诉人林先生和记者说,他父亲几个月前到市区狮子山三巷一家健康咨询中心购买了10盒“灵舞茸片”,共6990元。“我爸说吃了这个能预防癌症,但我上网查询时没找到这种药的相关信息。”林先生认为,该中心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随后,记者来到该中心一探究竟。记者向工作人员提出购买“灵舞茸片”,工作人员摇头表示没这种药。至于是已不再售卖,或是不是这里售卖的,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记者留意到,几名老人家正在店里使用一种足部按摩机。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按摩机里含有“源动粒”,非常珍贵,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痛、头痛等一系列疾病,“源动粒”的功效可达45种。一名老奶奶和记者说,一台按摩机价格为8000元,她省吃俭用买了一台,虽然是有点贵,但若用了对身体好,这钱花得也值了。
随后,记者提出要为家中老人购买保健品。工作人员推荐了一种“五行养生粉”,称原料采用的都是航空种子,拥有改善肠胃功能、治疗失眠、强身健体等功效。但记者看出,这盒售价198元的“五行养生粉”,包装上没有保健食品规定的“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只标注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产品类型为“固体饮料类”。该工作人员表示,“五行养生粉”效果很好,不少老人家都是成箱成箱地购买,货源紧俏。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尤其是老年人越来越讲究养生保健,层出不穷、疗效各异的各种保健品也让人眼花缭乱。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并销售产品的机构不少,大都较为隐蔽,有的不接待年轻人。所销售产品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价格不低,但都深受老年人热捧。
有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种原因是如今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提高,并且对健康逐渐重视;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了老年人的内心需求:希望得到更多关怀,希望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花婆婆今年70多岁,花了好多钱购买号称能强身健体的奶粉。由于儿子儿媳妇反对,她把这些买回来的奶粉藏在床底下。“合计都有几万元了。”花婆婆的儿媳妇和记者说,几万元对于工薪阶层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即便家人强烈反对,但花婆婆依然执拗,一有空就去听健康讲座,经常带回一堆保健品。对于儿子儿媳妇的反对,花婆婆向记者诉苦:“我吃好身体,不是为他们省事吗?”
“不是支持,是不得已支持。”市民王先生坦言,父亲花了几万元购买保健品,价格肯定是虚高的,但是否有效果他不敢说。“我们自己又没吃过,老人家吃了感觉自己健康了,我们做子女的也很难不让他吃。”常常忙得没时间去看望父亲的王先生道出了不少为人子女的心声,不想因为保健品而破坏了与父母的感情,只要在能力范围内,让老人买个高兴。
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网站,查询“五行养生粉”的生产许可证,未查到任何有关的资料。 同样,林先生提供的“灵舞茸片”上也没有保健品相关批号,而查询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亦无相关资料。
市中医院营养科医师黄垚森介绍道,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而一般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因此,这一些产品存在“偷换概念”的行为,不止是保健食品与食品的概念,还有成分和功能上的概念。
黄垚森介绍,“灵芝能抗癌”指的是一些灵芝孢子成分,并不是整个灵芝,而灵芝孢子的活性在提取时能否保留也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尚未能确认“航天种子”的安全性。至于神奇的“源动粒”,黄垚森坦言道,或许这是一个“炒作性”的概念,具体是什么成分,只有通过检验测试样品才能确定。
为何一些老人服用了后会觉得效果很好?黄垚森分析道,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这种“保健品”,在心理上的治疗效果远大于身体。换句话说,“吃了不出问题是有效果”。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科医生透露,她曾接诊一位糖尿病人,该病人长期服用一种号称“植物胰岛”的保健品,称这种保健品的降糖效果好,最后却因乳酸酸中毒去世了。该医生和记者说,为了达到快速降糖的效果,不排除这种保健品里添加了两种副作用很大的成分,会导致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危及性命的病症,这两种成分目前在临床上已经不使用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禁药”。记者观察该内科医生提及的“保健品”,发现包装上没有保健品的相关批号,甚至连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也没有。而让该内科医生着急的是,在此之后仍见到一些糖尿病人服用这种“保健品”。
黄垚森表示,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科学服用保健品对于特定人群而言,确实是好事,但切勿盲目迷信保健品。该内科医生也呼吁,市民不要盲目迷信保健品,若要购买,一定要认准“蓝帽子”,并且要了解地清清楚楚原料成分。
阳江职院思政部讲师汪泽洪指出,在《广告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保健品价格高昂、夸大功效、耽误病人治疗等现象依然未得到遏制。
一名曾从事药品稽查的业内人士指出,保健品市场定价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并不过分干预,由此保健品的价格虚高处于一种无从监管的尴尬境地。“只有涉及虚假宣传,或是货不对板、保健品不合规等,行政部门才会对经营者作出行政处罚。”该业内人士坦言,保健品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食品的准入门槛低,由此不少商家会钻这个空子,且产品多为合格产品,商家若以销售食品的形式,口头夸大功效,这就出现执法人员取证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定性难的情况。
“根据相关规定,保健品监管由多部门联合执法,但具体哪个部门负责哪些部分,会出现交叠的情况。”该业内的人表示,希望能出台具体的细则,同时要对老年人加强保健品的宣传和科普。不过,目前仍有许多人不懂得看食品、保健品、药品应有的标志。
“阿婆您来啦,最近都没看到你啊,上次我们派大米,特意给您留了一袋。”一位姑娘热情地挽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的手,边嘘寒问暖边踏入室内。这是记者在市区一家健康咨询公司门口看到的场景。
“亲情攻势”是大部分保健品销售机构采取的办法,先从派发赠品开始,吸引老年人,随后会有专家为老年人开健康讲座,讲子女、讲孝道、讲健康。在这番“戳心窝”的讲话中,老年人产生了共鸣,与销售方建立了信任,工作人员便开始做产品推销。
这也是保健品即便价格高昂,也有不少老年人购买的原因之一。人进入老年后会对死亡产生恐惧,莫名的孤独感和从众心理,而保健品销售机构恰好抓住了老年人这个心理,吸引他们购买。
在当前大部分4-2-1甚至是4-2-2的家庭结构里,一些老人害怕生病会成为子女的负担,便把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当家里老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时,子女别一味地反对,而是要学会引导老人科学合理地服用保健品。与此同时,子女亦应该反思,是否太久没时间陪伴老人了,倾听不到老人的心声,而让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没有办法排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