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认识到起居生活与养生保健应顺应四时的重要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现代养生内容看,以春、夏、秋、冬四时为时序,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房事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四季养生指导,此外还可通过灸法、贴敷、按摩、膏方、衣着、药物干预等手段进行疾病预防。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保健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对中医养生学的深入研究,在建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构想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认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大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样随时影响人体的脏腑官窍、皮肉筋骨脉等的功能活动。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四季变化规律与人体生命规律存在共通性,人们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种种方法保养生命,调整自我,增强体质,以达到未病先防、健康长寿。
四季的起源与古代人对天象的观测有关。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有“通天下一气耳”,《易经-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妮精,万物化生。”由于天地之气的交感合和,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由此而生,并产生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一气分阴阳,阴阳处于不断消长平衡状态,自然界的黑夜白天、四季的阴阳都在消长变化,也正是处于这种平衡之中,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运转不已,阴阳之气也在互相转化。认为冬至是阳气生长的起点,春分白天黑夜时长相等,是阳气上升期、阴气衰退期的平分过程,夏至是阴气生长的起点,秋分黑夜白天时长相等,却是阳气衰退期、阴气上升期的平分。中医对四季的的理解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是属于自然界大系统中整体的一部分,它与四方、五行、六淫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认识到起居生活与养生保健应顺应四时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有论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直接关系,受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岁露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养生要遵循春夏秋冬生长收藏的特点,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谨防发生太过与不及。所以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主张顺应自然,积极调养情志与调节饮食起居,全面摄养形与神,保养正气以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进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的防病目的。《黄帝内经》中提出具体的四季养生原则,从四季的特点出发,分别对情志、起居、运动、衣着养生进行描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应顺应阳气生发之意,保持精神愉快,多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宜轻柔舒缓,晚睡早起,衣着宽松,保持思想清净。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应顺应阳气旺盛的特点,以保养阳气,晚睡早起,情志愉快,运动适度,清晨或傍晚尤宜。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应顺应阳气收藏之性,早睡早起,情志安宁,注意防燥护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应顺应阳气的闭藏,注意防寒保暖,早睡晚起,少思虑,避免过度运动。
就现代养生内容看,以春、夏、秋、冬四时为时序,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房事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四季养生指导。
规律的作息制度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工作和休息遵循生理时钟的节律,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实验表明,人体的机能节律周期,是长期受自然环境尤其是日出日落影响而形成。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生存压力大,昼夜作息颠倒,完全扭曲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理时钟,极度影响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引起肥胖、精神抑郁、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现代疾病。四时起居养生,春季宜早起,应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8小时,中学生8至9小时,小学生9至10小时,早晨多晒太阳;夏季宜晚睡早起,增加午睡,一般以0.5-1h为宜,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活动10min后再入睡。秋季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睡眠时间以7至8小时为宜;冬季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居处宜保暖恒温,避免冷风直吹。
合理的心理保健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导致亚健状态的重要的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而言,心理因素越来越成为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的因素。不良的负性情绪,会使机体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生理功能失调,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发生身心疾病。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已充分说明了精神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情志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调节、控制、克服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四时情志养生,春季重在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精神愉悦、情绪乐观;夏季重在情绪外向,精神愉快;秋季重在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冬季精神保持宁静安稳,及时调摄不良情绪,情绪含蓄不外露。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现代研究证实,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正常的发挥其调节作用,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使组织器官充满了许多活力,运动能提高吸氧能力,促进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脂肪组织的脂蛋白酶的活性,可降低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现代提倡的适当运动主要指有氧运动。四季运动养生,春季宜户外运动,到空气清新之处,外出踏青、球类、跑步、步行、功法均适宜,可根据年龄及身体情况做选择;秋冬季适当减少运动锻炼,避免运动量太大的项目,最适宜运动量以微汗为宜,锻炼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饮食人类赖以生存及保持健康的门槛。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消化器官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暴饮暴食,正常的消化机能就会减弱而发生消化不良,严重者还会引起急性炎、胃肠炎或胃肠溃疡穿孔等疾病。四季饮食养生,春季饮食宜选择辛温发散的食品,减酸益甘、温凉适宜。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宜多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补营养、多进时蔬;夏季饮食清淡,宜适量减少苦味食物,可适当食酸,少食生冷,饮食卫生,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宜多食用高蛋白、高热能、低脂的清淡饮食,重视补充水分。秋季饮食增加酸味食品,忌食辛味等发散之品,多吃粥食,调适寒温,多食蔬菜。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多食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含钾食品,避免辛辣燥热食品;冬季饮食减咸增苦,少食生冷,宜食动物类食物。
房事养生,称为性保健,和谐适度的性生活有利身体健康。科学的、有节制的行房,能延续寿命;若纵欲无度,则会心身俱劳。现代医学认为,房事生活能减轻紧张程度。正常的性生活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是婚后小两口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男女的心理与生理的需要。据相关资料报道,结婚人的平均寿命比独身人的长,若维持性生活超过60岁,寿命能延长8-10年。
对于房事生活频率,要因人而异,以性生活后无出现明显不适,体力休息后能很快恢复为度。一般认为青壮年每周2次左右为宜。四季房事养生,春季房事较冬季应有所增加,不宜对其加以过分制约;夏季房事可较春天为多,然不可纵欲,尚须有所节制;秋季房事宜节欲,减少性生活;冬季房事应克制欲望,减少性生活。
其他方面,四季调养除上述研究内容外,还包括灸法、贴敷、按摩、膏方、衣着、药物干预等多方面,现文献研究及著作中均有所阐述及整理,临床实践中也有所涉及。需要从多角度指导并规范一般人群四季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