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本周六)上午,“河南商报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将在紫荆山公园开幕。届时,除了可以跟义诊专家面对面“听”、“学”、“问”到正确的中医养生常识外,还能“看”和“猜”。看什么?太极拳、武术等功夫表演。猜什么?给你一个谜面,让你猜猜是哪种中药材名称,猜对了,没准还能中个大奖!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中医阴阳五行的治病理论已经很“玄乎”了,再被“专治男科、女科,针灸减肥”等各路“神医”妖魔化后,国人对中医的误解更重。今年5月,资深媒体人罗振宇抛出“你怎么还信中医”的观点后,“中医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
但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中华民族曾面临过多次足以灭绝种族的瘟疫浩劫,在没有化学药物进行有效应对的情况下,正是靠着独特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数百味中草药,才成功阻断各类传染病菌的侵袭,得以不断生息、繁衍,并成就华夏五千年文明的。
远的不说,单说1956年冬末,我们河南就经历过一次疫情,当时,仅洛阳伊川就死了70多个人。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性传染病疫情,出生中医世家的一位河南中医用几味中草药成功阻击了病毒,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居功至伟。
几味中草药凭什么可以冠绝天下、独步江湖?中医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中医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真正的“中医”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医养生方式?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这些,都是“河南商报首届中医药文化节”策划的初衷。
习大大说,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5年12月21日,《中医药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年2月3日,习大大到江中药谷考察时再次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
2月14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
同一天, 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继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已把中医药的发展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支持到即将有法可依,再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医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河南商报首届中医药文化节”旨在弘扬我国传统医学,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六味地黄丸其实是900多年前的一剂儿科用药,重点虽在补肾,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吃。那么,哪些人能吃、哪些人不能吃呢?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专治疑难杂症”的小传单,在这些宣称可以治疗“四肢麻木、骨质增生、头晕、跌打损伤、肩周炎、癌症、男科、女科”等多种常见病以及部分疑难杂症的宣传单上,经常是以这样的面目示人的:“继承中国医学传统,发扬民间医术特色”,这些宣传可不可信?
固元膏适合所有群体吃吗?在家中艾灸、拍打穴位真的可以起到强身健体、事半功倍的效果吗?
除了可以“听”、“学”、“问”,现场还能“看”和“猜”。看什么?太极拳、武术等功夫表演。猜什么?给你一个谜面,让你猜猜是哪种中药材名称,猜对了,没准还能中个大奖!
当然,如果你有什么疑难杂症,还可以带上你的化验单到义诊现场寻医问诊;如果你有自己解不开又特别想了解的各种健康、养生问题,也可以现场咨询义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