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国家也被中医的光彩所吸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的策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国的中医药》
在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大展拳脚,用事实改变了“中医是慢郎中、老古董”的认识误区,为中医参与重症救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医药发展事业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让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有了更高期待。
要让中医重夺民心,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生活方式,对我们的中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化繁为简,我们要让看起来玄虚的中医药学理论转变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要善用电视、互联网等贴近百姓生活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中医普及包括几个维度,首先就是从教育开始,甚至从幼儿教育开始,就让他们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了解中医。比如,让学生尝试用一种中医的观点来理解世界,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体质特点,懂得一点养生治病的原理。在中小学这一段时间,学生的思想是很纯净的,在此阶段种下中医思维的种子,对以后理解中医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中医药氛围最浓厚的省份,广东省最先开展试点,以地方教材建设为核心,针对项目式学习手册、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旅行、师生健康沙龙、中医药校园工作坊、中医经络体操、专家讲坛在内的6个版块。
再结合地方特色,分学年、学段,充分借鉴中医药理论基础,融合中小学课本中提升学生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了解。组成一套完整的“6+1”体系,构建“中医药进校园”的广东模式。
中医药要在社区基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关键是要获得居民的信赖,因此科普是最重要的一环。科普内容要简单,容易掌握,形式一定要多样,让我们每个老百姓都容易掌握。
社区基层针对的群体主要是老人家,通过义诊,开中医药文化普及的讲座让老人家增强参与。当市民能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他们才觉得中医能够更好地为他健康保障起到作用,发挥作用,他就会来找中医,要让社区基层的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感觉到宣传的氛围。
还有一点就是有关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选择艾灸、拔罐等操作简易、安全性比较好的技术,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开展,让更多的民众能够感受到中医药的便利服务和疗效。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普及中医药文化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文化科普需求。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如短视频、直播、新媒体才是目前的主流手段。
这些新途径能够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方式来呈现严肃且枯燥的知识。中医药理论体系独立,内容繁多,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和深奥,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概念,难以用形象的文字描述出来,但如果借助短视频或者直播用这种互动的形式,民众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
虽然科普形式越发多样,但始终要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网络上充斥着一些关于中医药的谬论,如“绿豆生吃可以治疗癌症”“XX中药可以预防新冠”等,引起老百姓热烈追捧。
尽管部分平台官方辟谣机制相对完善,但错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刻板印象有时没办法得到完全修正,最终给中医药的传播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在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内容上必须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医药临床知识为基础,不能为了追求热点而编造虚假内容误导群众。
中医养生回归重新成为国人生活方式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有助于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也能更好地满足百姓日常保健、防病治病的需求。